不知道該如何選擇?
讓咨詢顧問主動聯(lián)系你吧!
深圳新東方夏令營小編了解到,中國有一句話,“萬丈高樓平地起”。媽媽希望孩子專注讀書的時間,遠遠超過緊盯電視屏幕的時間。媽媽希望孩子長大后,熱愛思考、充滿創(chuàng)意。媽媽對孩子有太多期許,而實現(xiàn)期許的基礎(chǔ),均來自日常點滴的生活教養(yǎng)。
任何成就,都有一個最初的起點。寶寶的閱讀體驗,從嬰兒期、學步期就可以慢慢開始。流著口水的寶寶,到處爬來爬去的寶寶,剛學會走路的寶寶,一樣會喜歡閱讀。
當然,我這里說的閱讀,和大孩子的閱讀還不一樣。寶寶太小,不認識文字,更談不到文字理解。寶寶無法用文字體驗世界,寶寶只能通過感官體驗。舉例來說,寶寶喜歡聽媽媽唱搖籃曲,寶寶是喜歡媽媽輕松舒緩的音調(diào),而不是喜歡搖籃曲的歌詞。
寶寶的閱讀體驗,從耳朵和眼睛開始。寶寶愛上閱讀,有兩個起點。第一個起點,是聽到媽媽念書的聲音;第二個起點,是寶寶自己的觀察。
給寶寶念書,是很棒的教養(yǎng)方式。寶寶初不識字,寶寶和圖書的第一次接觸,來自媽媽念書的語音。語音是寶寶可以感知的語言存在。媽媽給寶寶念書聽,寶寶對于書本和語言,得到了初步的體認。寶寶不用哭,也不用鬧,就能獲得媽媽的全部關(guān)注。寶寶依偎在媽媽的臂彎,除了吃奶和搖晃,還可以沉浸在念書聲中,這樣的愜意,是對寶寶最好的安撫。念書聲的安撫,讓書成為寶寶呼吸的空氣,寶寶無法想象一個沒有書聲的世界,是多么荒蕪。
除了媽媽念書的聲音,寶寶的閱讀,還起始于寶寶自己的觀察。比如,寶寶閱讀一本介紹食物的無字繪本。首先,繪本畫面是靜止的,讓寶寶能夠集中注意力,用眼睛欣賞畫面里的麥片粥。接著,寶寶用手指蘸蘸畫面里的麥片粥,然后把手指放進嘴巴,表明寶寶知道麥片粥可以吃。在畫面里,有的小孩生氣地推開麥片粥,有的小孩吃得很高興,這些從畫面流露出來的情緒,寶寶都能感受到。
可見,稍大一點的寶寶,不需要認識字,就能欣賞精彩的無字繪本(或者文字極其簡單的繪本)。寶寶不用媽媽念,就能獨立詮釋繪本畫面。寶寶能夠理解故事和角色的互動,預測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情,感受故事角色流露出的情緒。寶寶閱讀繪本畫面,表明寶寶在識字之前,就已經(jīng)具備了理解故事的能力。對故事的天然喜愛,正是牽引孩子進入閱讀世界的動力。
閱讀上一篇:家長要不要當老師的特別助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