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通過榜樣的力量,引導孩子的行為。不論是小學生還是青少年生,他們都能從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中學會怎樣對待他人。父母要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,指導孩子在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,也不能通過發(fā)脾氣來表達感受。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,在這其中,父母就教給孩子很多東西,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達沮喪、興奮、悲傷和愉悅的。潛移默化中,孩子漸漸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2、通過有效的交流,幫助孩子成長。父母友好而尊重地與孩子交流時,不僅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聽話,還可幫助他們處理周圍事物,幫助孩子解決沖突,讓他學習自控與合作。交流時,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優(yōu)點,及時鼓勵,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積極,也會讓他感覺到家長的關注;也要及時糾正他們的缺點。
3、通過訓練,培養(yǎng)孩子的做事意志力。家長可讓孩子學下棋、畫畫等,讓孩子經(jīng)過努力學會這些技能,在這其中鍛煉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。另外,家長要培養(yǎng)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。別人的交談、門外的聲響,都會使孩子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。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,督促他在一定時間內(nèi)完成某項活動,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