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九壇之天壇圜丘壇(2)
來源:開心夏令營 | 發(fā)布時間:2014-12-10 20:52:09 | 點擊量:
摘要:
北京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用于“祭天”“祈谷”的祭壇,主要建筑物有“圜丘壇”和“祈谷壇”。 據(jù)史料記載,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,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,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。中國古代帝王自稱“天子”,他們對天地非
北京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用于“祭天”“祈谷”的祭壇,主要建筑物有“圜丘壇”和“祈谷壇”。 據(jù)史料記載,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,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,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。中國古代帝王自稱“天子”,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。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。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必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以最高的技術水平,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。在封建社會后期營建的天壇,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,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。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(1920年),名天地壇。嘉靖九年(1530年)因立四郊分祀制度,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改稱天壇。清乾隆、光緒帝重修改建后,才形成現(xiàn)在天壇公園的格局。 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,整個面積比紫禁城還大些,有兩重垣墻,形成內外壇,壇墻南方北圓,象征天圓地方。圜丘壇在南,祈谷壇在北,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,中間有墻相隔。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、皇穹宇等,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祈年門等。過昭亨門向西行300米,因廣利門方向無游人行走,只有修繕人員進進出出,故折向北行,去西天門。在門外北側的餐廳用過早餐(焦圈,豆?jié){,豆付腦),坐在西天門外吸了2支煙(內壇是禁煙區(qū)),然后進入西天門。(西天門內)透過券門洞向西看過去,遠處那座門就是外壇墻的祈谷壇門。外壇墻原制只有西面那一座門,就是祭天時進入天壇的正門。乾隆時期在外壇墻南段增開了圜丘壇門(與內壇墻的廣利門相對),北段的那座門改稱祈谷壇門。圜丘壇在南,祈谷壇在北,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,中間有墻相隔。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、皇穹宇等。兩壇隔墻西邊的門(三座門):兩壇隔墻東面的成貞門:進西面的“三座門”北行,甬道的西面就是齋宮。待續(xù)。
掃微信二維碼,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(tài)
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
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
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