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記得這些天是在哪里聽到的這個詞——“溫柔地澆灌”,一聽之下竟不能忘懷,覺得恰好就是盤桓香港一月以來,那些時時縈繞的心緒。
踏上香港之行的前兩日,就收到CC老師的郵件:希望帶你們看山看海,香港不是只有水泥叢林。于是,我們收到的第一張香港名片,其實是迥異與這個國際購物中心的、香港的另一面,用城大中國研究中心的鄭培凱教授那詩意靈動的文字說,就是“自然的容顏”。
誰能拒絕車馬喧囂中的一方寧靜?誰不喜愛樓宇逼仄外的碧海藍天?這一個月中,時時點綴的“自然的容顏”,成全了我對香港的別樣理解,從此之后,這個名字在我的腦海中將會帶著山嵐,帶著海潮,帶著氤氳的香氣。是紫羅蘭徑的行山,是南丫島的臨海,也是東平洲覽石聽濤的奇趣。更妙的是,這一切與中環(huán)的高樓入云、維多利亞灣的人潮涌動、地鐵交駁的分秒必爭、太平山頂?shù)慕k爛燈海,有機地生長在一起。自然與人文交融在這尺寸之間,彈丸之地的香港也就多出了好多空間,好多面相,好多可以回味的地方。
我相信各位多友定有一個類似的感觸,即是感謝城大的各位師友在安排這個項目時,給我們的自由和信任。沒有壓力,沒有指令,于是學(xué)術(shù)反而回到了它簡單的初衷,更純粹,也更易融會貫通。
因此,毫不奇怪的,我在這里被深深觸動,竟然首先是在看似不相關(guān)的音樂課上。中央音樂學(xué)院的章紅艷教授被邀請來給媒體與傳播系的同學(xué)們上課,我去聽了三次。聽她且談且彈,用一把琵琶撥動起一室琴音。在眾人的會心與領(lǐng)悟中,我突然覺得這對于我也是一種啟蒙,不僅關(guān)于中國古樂,而且還關(guān)于其他。讓音樂回到音樂本身,才有動聽與忘我。那么研究呢?是否也應(yīng)該回到問題本身,興趣本身,才是“愛智慧”的真諦?
后來去CC老師的辦公室,每次都聽到香港電臺的24小時古典音樂。在因為要和我們談話而擰小的音樂中,我最難忘的是他說的,有時寫了一篇鐘意的論文后,精神上的滿足與成就。那種純粹的創(chuàng)造的快樂,讓學(xué)術(shù)與藝術(shù)同聲相求。同樣是在“規(guī)矩”下張開的“想象的翅膀”,只不過在我看來,前者更多是孩子式的好奇,后者更富于詩人般的情感。
有了這樣一通不“靠譜”的領(lǐng)悟,我忽然覺得心境平和了不少,感覺系統(tǒng)敏銳了不少,自我限制的藩籬也去掉了不少。由此再聽CC老師的無窮盡的故事,不僅覺得那絲絲綿綿的人、時、事,聯(lián)系得綿密有趣,體會到他說的text與context結(jié)合的研究法則,更覺得那講述者的從容與幽默,正是一種又超脫又關(guān)懷的恰到好處。何舟老師則是另一種“教育”,以至于我一想起他來,腦子里要先“啪啪啪”地響三下,是他的急切的語速,是他風(fēng)風(fēng)火火在系里走來走去的身影,是他拉著一幫學(xué)生(也捎上我們)去家里做客,兩個鐘頭內(nèi)變出大餐喂飽了幾十個人的魔法。因此,“啪啪啪”的節(jié)奏,有時也變成了“做做做”。何舟老師給我們講城大媒體與傳播系的設(shè)備和學(xué)生的實踐,不會就學(xué)啊,學(xué)了就做啊。他的實踐觀乃至投資心得,處處顯示出一個行動者的能力。有時讓我汗顏,有時讓我躍躍欲試。這同樣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。還有沈菲博士給我們精心安排的各種講座,除了領(lǐng)會到Mike老師人文精神與實證邏輯并重的清晰思路,林婉瑩老師和Lokman分享的研究心得外,他自己也讓我們看到了十分好玩的網(wǎng)絡(luò)“挖掘”技術(shù)。最后一次講座,整整兩個小時,大家興趣盎然,好似一群尋寶奇兵。好玩,有趣,看似離正兒八經(jīng)的學(xué)術(shù)研究很遠,其實很近,可以說,更近。一次和祝老師的飯后閑聊,聊得真是很“閑”,關(guān)于家庭教育。后來聽到小兵感慨,哎,這次聊天關(guān)于自由的問題討論得其實挺深入的嘛。
在一個有山有海又繁華激蕩的城市,享受一方自由的空間,是不是已經(jīng)是一個福地。如果再加上一群有趣又相投的朋友,那更是福地之外再多多加上的福利。關(guān)于朋友們,可以暫且不用記憶,因為香港只是我們認識的開始。不過恐怕還是忘不掉,小兵兼?zhèn)湟簧淼闹R分子氣與孩子氣、沈公子的儒雅和淡定(尤其是在血染南丫島后面不更色的鎮(zhèn)定,真是讓我一想起來就佩服不已,也知道自己百分之一百地做不到)。汪凱和我是星友兼老鄉(xiāng),所以在不少各色的問題上都能互相理解,很難忘在圍觀尾隨一場游行時的討論,我覺得和游行本身同樣過癮。小平同志則終于到香港劃了那半個圈,不過還沒有把維多利亞港變成小平港。來安是個愛臉紅的畫家,既是此行的小妹妹,也是被眾人強行推舉的班長。我很想以后看她的畫,一定能看到一絲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十分難得了的嬌羞。翁兄時常拋卻我們,不過他的理由天經(jīng)地義,好在回大陸后他就成了離我最近的一位多友,以后還可騷擾。
還不止這些,不止福地加福利,甚至還有不少超出期待的意外之喜。比如見到了我十分喜愛的詩人、體會了中大包山馭海的大氣和港大依山望海的婉約、在中國研究服務(wù)中心聽了樸素動人的講座、拜訪了一些本學(xué)科和其他學(xué)科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者。這一切,就像城大所在的九龍?zhí)?,一個中心般的存在,能方便地通往各處。我覺得這一個月的游學(xué)生活,也是以城大媒體與傳播系提供的圓心為起點,向著各處自由地擴散。
讀以前的多聞雅集,有時頗有壓力,因為覺得很多多友比我用功得多。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給自己找一個美好的借口,將這個必定難忘的香港四月天理解為一次“溫柔的澆灌”?在城與海之間,在游與學(xué)之間,在師與友之間,自然而然,不動聲色地生長出許多枝枝蔓蔓,我私心認定,這也是異樣寶貴的收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