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賦四大家--司馬相如、揚雄、班固、張衡四人的作品,標志著大賦的內(nèi)容、風格的成熟。其典型的代表作品:
司馬相如:《子虛賦》《上林賦》《大人賦》《哀二世賦》《長門賦》《美人賦》。現(xiàn)存《子虛賦》、《上林賦》、《大人賦》、《長門賦》、《美人賦》、《哀秦二世賦》六篇,另有《梨賦》、《魚□賦》、《梓山賦》三篇僅存篇名。明人張溥輯有《司馬文園集》。
揚雄:《河?xùn)|賦》、《羽獵賦》、《甘泉賦》、《長楊賦》。仿《論語》作《法言》,仿《易經(jīng)》作《太玄》。提出以“玄”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,并強調(diào)如實地認識自然現(xiàn)象的必要,并認為“有生者必有死,有始者必有終”,駁斥了神仙方術(shù)的迷信。明人輯有《楊子云集》?!端鍟?middot;經(jīng)籍志》有《揚雄集》5卷,已散佚。明代張溥輯有《揚侍郎集》,收入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
班固:有《兩都賦》聞名天下。著有《班蘭臺集》。完成了《漢書》,不僅為后世同類史書奠定了規(guī)模,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中的獨特地位。班固除給后世留下巨著《漢書》以外,他還寫了大量的典引、詩賦、銘、頌等文章,在范曄(劉宋)寫《后漢書》時尚存41篇,現(xiàn)在除《后漢書》中保留的三篇外,其余大多散失。班固的地理學成就主要體現(xiàn)在《漢書》中,尤其是《漢書·地理志》中。
張衡:散體大賦以《西京賦》、《東京賦》最為有名。還有《思玄賦》和《歸田賦》。 明人張溥編有《張河間集》,收入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