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才能讓孩子們學會“設身處地,將心比心”?為什么需要參加
少兒國學夏令營?我們看下眼下的孩子,是如此的嬌生慣養(yǎng),在祖輩父輩的精心呵護下,從不曉得關心他人,自然而然的生成了自私自利的缺點。
責已之心責人,恕已之心恕人。——《增廣賢文》。如果人與人之間,多一些將心比心,則整個社會再沒有人際之間的明爭暗斗、家庭矛盾、貧富懸殊;如果人與人之間可以做到設身處地、將心比心,那么國與國之間戰(zhàn)爭恐嚇也將減少甚至消失,因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歸根結底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。如此,社會就是個和諧、大一同的社會。因此學會互相理解寬容在當今世界對我們太重要了。
國學經典中傳承理解寬恕的思想句句珠玉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——《論語》,自己所厭惡的,不要施之于別人。孔子的學生仲弓問怎樣實行仁德,孔子回答說:“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”。,曲阜國學夏令營知道孔子的學生子貢也說:“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,吾亦欲無加諸人”。“施諸己而不愿,亦無施于人”。如果人人都自覺地按照“施諸己而不愿,亦無施于人”的原則處理人與人的關系,那就不會有怨恨和不愉快的事情發(fā)生,社會就會出現(xiàn)和諧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