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的情商就是人們通常說的EQ。那么情商具體要怎么解釋呢?
情商(情緒情感智慧),由兩位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約翰?梅耶(新罕布什爾大學)和彼得?薩洛維(耶魯大學)于1990年首先提出,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關注。
直至1995年,由時任《紐約時報》的科學記者丹尼爾?戈爾曼出版了《情商: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》一書,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與討論,因此,丹尼爾?戈爾曼被譽為“情商之父”。
丹尼爾?戈爾曼接受了薩洛維(P.Salovery)的觀點,認為情感智商包含五個主要方面:
1.了解自我,監(jiān)視情緒時時刻刻的變化,能夠察覺某種情緒的出現(xiàn),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體驗,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,只有認識自己,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;
2.自我管理,調控自己的情緒,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(xiàn)出來,即能調控自己;
3.自我激勵,能夠依據(jù)活動的某種目標,調動、指揮情緒的能力,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,重新出發(fā);
4.識別他人的情緒,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、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,是認知他人的情緒,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,實現(xiàn)順利溝通的基礎;
5.處理人際關系,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。
掃微信二維碼,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(tài)
閱讀上一篇:情商的作用有哪些
閱讀下一篇:高情商成就孩子的未來
常見問題
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