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與孩子應該怎么交流?當然是一個在說一個在聽,參加過
成都夏令營活動小伙們,知道游戲中有一個交流的環(huán)節(jié),愛的傾聽。
當然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樂,可對父母說了也是白說,不如不說。久而久之,這種消極的情緒得不到發(fā)泄,就變成了一種對抗情緒,潛伏在心里的。要學會好的不好的,都要告訴父母,有人分享煩惱也是一種美德。
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藥自殺,幸虧搶救及時,醒了過來。蘇醒后,她拒絕跟爸媽說話。后來,我趕到她家。我什么也沒說,只是靜靜地聽她說。“我是分兩次吃的。第一次吃完,我想起爸媽的好,有些舍不得離開他們??捎忠幌耄钪珱]意思了,就又把剩下的藥倒進了嘴里……”說起服藥的過程,小雪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平靜。“你為什么想死呢?”“因為活著很痛苦……”我和小雪談得很投機,實際上主要是小雪在講,我在聽。她表達能力強,思維清晰。“如果你真死了,說不定中國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!”我情不自禁地說。“我媽可不這樣看。”說起媽媽,她的眼圈紅了。從她的傾訴中,我知道了沒人理解她,是她選擇死亡的原因。而我關注她,贊美她,又給了她生的希望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,只有覺得對方能真正理解他,才聽得進對方的話。
傾聽是一門藝術,而學會這門藝術,也不是那么難:
1. 做出聽的姿勢。與孩子平視,別居高臨下,要身體前傾,同時看著說話的孩子,自然地用目光表達你的關注。
2. 表現(xiàn)出聽的興趣。送給孩子最好的贊美,是讓他知道他說的每句話你都認真聽了。孩子說話時,你可以用簡單的話語表示你的興趣,“是這樣啊”“你的想法太好了”等。只要你對孩子表現(xiàn)出興趣,那么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。如果你總沉著臉,一言不發(fā),會令孩子十分失望的,他看你這樣,很快就會閉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