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原文化夏令營小編了解到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,主要聚居在遼寧,其他散居在吉林、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滿族原是居住在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,“以游獵、飼養(yǎng)為業(yè),兼事農(nóng)耕的山林民族。精騎射、善狩獵、好養(yǎng)豬,是滿族自其先世以來即聞名于中原歷朝的民族特點。”滿族的源流,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肅慎,以及后來的挹婁、勿吉、女真。史書上所載的這些滿族先民,都是以狩獵為主要經(jīng)濟生活,和中原地區(qū)一直有著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文化上的密切交往。周代肅慎曾獻“桔矢石弩”,漢晉時,挹婁曾屢貢弓矢,貉皮等物,說明他們在弓箭的制造和騎射技藝上有獨到之處。
滿族擅長騎射的風習由來已久,是“數(shù)千年世代相因的游獵生活,形成了滿族重騎射,尚武功的風俗。清代前期,滿族無論貴賤貧富,男女老少,皆習騎練射,以盤馬彎弓為能事。”滿族自古以來喜好歌舞,入主中原后,民間舞蹈也隨之進入宮廷,得到不斷加工和提高,成為宮廷的舞蹈。如民間的“莽式”和“揚烈舞”成為“慶隆舞”和“喜起舞”等。不僅王公貴族常跳這些舞蹈。就連皇帝有時也作表演。如康熙四十九年,孝惠皇太后七十大壽時,康熙帝曾跳起莽式為太后祝壽。清代后期,還從八旗子弟中選招善歌舞的青年人入宮,專門從事樂舞表演。從這些年青人表演富有鄉(xiāng)土氣息的滿族傳統(tǒng)舞蹈中,看到展現(xiàn)白山黑水狩獵、騎射的遺風。
掃微信二維碼,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(tài)
閱讀上一篇:青少年草原夏令營了解蒙古族舞蹈發(fā)展
閱讀下一篇:草原文化拓展夏令營介紹蒙古族敬酒習俗
常見問題
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