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專業(yè)社工左光煊表示,在加拿大養(yǎng)大一個孩子不容易。無論是家庭還是政府,都要投入很多。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,進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的教育費,還有醫(yī)療、健康、娛樂等,加上家長為孩子增加的各種輔導課程。各種各樣的費用相當大,統(tǒng)計起來都不容易。
左光煊表示,以培養(yǎng)一個大學生為例,為什么來留學的人要交高昂的學費?為什么加拿大的大學生要交這么多費用?其實,每一個學生所交的學費只是教育經費的一部分,更多部分是由政府支付。政府要補助至少同樣多的錢,才能真正滿足一個學生的教育費用。
他說,如果選擇文科專業(yè),費用相對低一些,每年5000元左右;讀醫(yī)科、工程等科目,費用就很貴。其實學生只是付學費一部分,政府還要給每個學生的津貼的一半以上。如果一個學生付4000元學費,政府至少要給4000元津貼。所以說,養(yǎng)大一個小孩費用是很大的。
左先生說,其實,在加拿大,一個人的薪水要養(yǎng)一家4口非常困難,除非是那些富二代,除此之外,都需要父母雙方努力工作。加拿大游學夏令營>>>>>>
養(yǎng)孩子的成本個體差異大
移民北美40余年的萬錦市居民余女士認為,孩子的撫養(yǎng)成本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標準,個體差異很大,地域不同、標準不同都會有差異,但總體來說與父母的經濟狀況有直接關系。如住在富裕區(qū)域的撫養(yǎng)成本要比貧窮地區(qū)大,教育成本也大。學鋼琴的費用要比學電子琴的費用大;學打冰球比學打籃球費用大。
余女士的朋友中有不少西人家庭讓孩子學習打冰球,每年的費用從4、5000元到10,000多元不等,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購買冰球衣服、鞋及打冰球的設施等。從小到大培養(yǎng)孩子打冰球,其中投入的時間、金錢都相當大。
加拿大一份研究報告稱,從出生到長大成人,加拿大家庭和政府平均要為一個孩子約花費22萬至24萬加幣。
教育支出與父母的經濟狀況有關
來自廣州的移民汪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住在多倫多北邊的富裕區(qū),她先生留在大陸經營生意。她家屬于經濟條件較好家庭。她說,在這邊的家庭經濟開支主要是圍繞孩子轉,很多費用都沒法細算,要統(tǒng)計出來都難。
汪女士女兒從小時候上幼兒園開始,托兒費,玩具、衣服,每個月3000元少不了。現在大了,沒有托兒費,興趣班也只選擇舞蹈課一門,每月在孩子身上花的錢起碼3000元以上。主要是花在帶孩子出去吃飯上,這其中還不包括買衣服和出去玩。
來自北京的宋先生自稱屬于低產階段,他和太太年收入加起來不足五萬,有一棟獨立房子,一臺車子,還有3個孩子。老大、老二都上大學,最小孩子不到10歲。他說,每月的收入能平衡家庭開支就不錯了,不可能有多余的錢給孩子進那些輔導班。他坦言,華人父母奮斗一生,大多數都是為了孩子。如果經濟條件允許,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把錢花在孩子身上。
14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的周女士有一個3歲的孩子,家庭經濟來源主要全靠2人的工資收入。由于他們處于成家立業(yè)的初級階段,并沒有什么家里積蓄,因此不可能隨心所欲為孩子花錢。
周女士自己在加拿大上的中學和大學,她認為這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,并不一定要每樣東西都自己花錢才行。公立學校有許多公共設施,藝術、體育方面還有專業(yè)老師教授;社區(qū)也有不少公共設施可以利用;所以并不打算花很多錢讓孩子進各種輔導班。如果他自己真正對某一方面感興趣,他自己就會努力去做。
她說,小時候父母也曾送她學習游泳、電子琴、舞蹈、唱歌等,到初中時因為功課緊,這些才藝班無法進行下去,只好放棄。那些當年學習的才藝課,由于沒有堅持下來,到現在除了游泳之外,其他東西都沒起什么用。加拿大游學夏令營>>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