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與口才是歷史的寵兒。勞動創(chuàng)造了人類,也創(chuàng)造了語言,而語言的出現(xiàn),是人類文明的標(biāo)志。在我國古代就經(jīng)常有這樣的話語“一言可興幫,一語可誤國”;“善言使人笑,惡語使人跳”;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”等。足以正明口在我國古代對于口才地位的高度了。對此,北京小學(xué)生口才夏令營小編表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從前,一個國王有著一項很特別的習(xí)俗,任何人在國王的宴席上都不可翻動菜肴,而只能吃上面的那部分。不然就是侮辱國王,是要被殺頭的。一次,一個國外的使臣來到這個國家,國王非常高興地設(shè)宴招待這個使臣。宴會開始了,侍者端上來一條蓋著香料的魚。這個使者不知道,就把魚翻了過來。
大臣們看見了,齊聲喊道:“陛下,你遭到了侮辱,您必須馬上處死他!”
國王嘆了口氣,對使臣說:“你聽見了嗎?如果我不處死你,我就會遭到臣民們的嘲笑。不過,看在你并不知道這個規(guī)定、貴國和我國又非常友好的關(guān)系上,你在臨死前可以向我請求一件事,我一定允許。”
使臣想了想說:“既然這樣,我也沒辦法,我就向您提一個微小的請求吧。”
國王說:“好,除了給你生命,什么要求,我都能滿足。”
于是使臣說:“我希望在我死之前,讓每一個看見我翻轉(zhuǎn)魚的人都挖去雙眼。”
大臣們面面相覷,然后一個個站起來,指天畫地發(fā)誓說自己什么也沒看見,因此不應(yīng)該被挖掉雙眼。
最后,使臣微笑著站了起來:“既然你們沒看見我翻動那條魚,為什么要處死我呢?”
眾臣們沒辦法,只好招呼使臣繼續(xù)吃飯。
就這樣使臣憑著自己的智慧又回到了故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