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況
怡親王府又有新和舊兩處之分。怡親王府舊府坐落王府井大街路東,怡親王新府坐落向陽門內(nèi)大街路北??滴醯谑迂废椋忖H王,是除鐵帽王以外,又一"世襲罔替"親王。始王弘曉是怡賢親王允祥的第七子,因府第改建賢能寺于乾隆年間遷居此地,占地六千平方米。至載垣時(shí)兩受顧命。慈禧發(fā)起宮廷政變,載垣作為首要政敵,被革爵賜死,乾隆年間新補(bǔ)的“鐵帽子”王爵也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,收府第。同治元年(1862年)改為莊恪親王允祿四世孫鎮(zhèn)國公載泰襲輔國公,另居他所。三年復(fù)親王爵,改以寧良郡王弘皎四世孫鎮(zhèn)國公載敦襲怡親王,仍居寧郡王府,為新怡親王府。該府則賜孚郡王。這么就形成了怡親王府兩度遷移,共有三處成果。
北京夏令營>>>>
王府簡介
康熙第十三子胤祥,封怡親王,是除鐵帽王以外,又一"世襲罔替"親王。
王府初在煤渣胡同,后遷向陽門內(nèi)大街。同治初年,怡親王府改賜孚郡王(道光第九子奕?),今科學(xué)出版社處。
怡親王府舊府坐落王府井大街路東始王胤祥為清圣祖第十三子,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世宗即位時(shí),受封怡親王。辦理戶部三庫,在財(cái)務(wù)辦理上有所建樹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興修水利,清世宗為其題寫“忠敬誠直,勤慎廉明”的匾額。允祥于雍正八年(1730年)卒,謚賢,將其府改為賢能寺,并賜嗣王新府于今日向陽門內(nèi)。胤祥是雍正僅有禮遇的胞兄弟,屢加恩賜,首要是因胤祥于政治無野心,為“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”。
《乾隆京城全圖》繪有賢能寺,東起今校尉胡同,西鄰?fù)醺蠼郑敝两痿~胡同,南起帥府園胡同。中路正門面闊五間,大殿面闊七間,左右配殿面闊七間,后殿面闊五間。府址現(xiàn)為校尉小學(xué)和紙盒廠。
怡親王新府坐落向陽門內(nèi)大街路北,始王弘曉是怡賢親王允祥的第七子,因府第改建賢能寺于乾隆年間遷居此地,占地六千平方米。
1861年,第六任怡親王載垣(“顧命八大臣”之首)被慈禧太后強(qiáng)令自縊,并掠奪了他的王位和王府。
1864年,孚郡王奕讠惠年滿20歲,按準(zhǔn)則應(yīng)搬出皇宮,分給王府。所以朝廷將回收的載垣怡親王府分配給了奕讠惠,即向陽門內(nèi)大街的孚王府。
北京英語夏令營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