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離開自己生長的地方,大了也肯定不會離開的,在國外,孩子們很小就會參加各種夏令營活動,而我們國家才是最近幾年開始舉辦參加
美國夏令營、歐洲夏令營、英國夏令營等等,夏令營的舉辦會讓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和同齡人生活,和朋友一起暢談理想,會大聲歡笑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外面的世界這么大。生活也仿佛一下子明亮了。
這其實是一位牛津大學碩士,對歐美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有親身體會。
后來國內(nèi)“游學”的概念悄然興起,在很多家長糾結(jié)該不該出國留學,或者該什么時候出國留學的時候,已經(jīng)有一批孩子踏上了國際游學的旅程。每當這時,我總會想起Leo的那番話,想著這趟旅程會給這些孩子的人生添上怎樣的一筆,多年后當他們拿著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,是不是也會很懷念地談起這段經(jīng)歷。
國內(nèi)十幾歲的孩子,經(jīng)過英語老師多年辛苦的輸入,已經(jīng)積累了不薄的英語底子。可為什么到了國外,不敢點菜,不會問路,打招呼只會How are you?課堂提問明明心中已有答案,可為什么還是插不上嘴?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,眼花繚亂的社團活動,不知道怎樣融入其中?除了標準化考試成績,世界名校所看重的leadership、persistence,究竟是什么?其實,咱們的孩子往往不是不會,而是不敢;不是不敢,而是從未置自己于這樣的文化,接觸過這樣的環(huán)境。大軍未動,先輸一局。而參加被稱為“微留學”的國際游學營,能夠盡早突破語言關(guān)和文化關(guān),積累必要的經(jīng)歷,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更精準地定位自己,更多的角度展示自己,把通往世界名校的路越走越寬。